一、何为《素书》
《素书》是战国黄石公所撰的一部谋略奇书,言辞简洁,含义深邃 ,据说上至唐尧、虞舜、夏禹、周文王、傅说、周公,下至孔子、老子的思想也没有超出此书的范围,并且后人称读《素书》可为帝王之师。
黄石公在圯(yi )桥得遇张良,对张良进行了一番考量,他将自己的鞋扔下桥,让张良去取,并且三次考验张良的心胸和气度,当然张良通过了老者的考验,得到了这本传世奇作。之后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首席谋士,辅助刘邦统一天下,建立了不世功业。
《素书》全文1336字,包含了修身正己,为人处世,领导谋略,治国安邦的四大思想体系。其中“人之所行,有道则吉,无道则凶”,修身是为人处世的第一要义,想要在世间立足,除了要有智慧,懂谋略之外,更重要的是加强个人修养。做人要诚挚待人,光明坦荡,宽人严己,严守信义。
二、《素书》启示
黄石公生逢秦朝乱世,对世间万象与人性有很深的洞察,短短多字就将人情冷暖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《素书》的素原指未经染色的丝绸,此处指未经雕琢的简单、朴素的人生道理。它糅合了道家、儒家、法家、兵家等诸家思想精华,以道家思想为主旨,构建了一个以”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“为基础的理论体系,表达了对自然规律、人性、修身、立志、谋略等各方面的独到见解。
以下是《素书》中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三个观点,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:
1、绝嗜禁欲,所以除累
“人性清净,本无系累;嗜欲所牵,舍己逐物”
欲望是人生的动力,但是过多的欲望只会成为人生的负累。
因此杜绝不良嗜好,禁止非分欲望,可以免除各种负累。
张良采用这一明哲保身的道理,舍弃功成名就后的荣华富贵,飘然出世,避免了朝堂上的政治斗争,从而安享晚年。因此,适时地舍弃能带来更多的好处。
少即是多,多即是少
吉莫吉于知足,苦莫苦于多愿
“最吉祥的想法,莫过于安分知足”。《三国演义》里面的吕布得陇望蜀,一心为求自身利益而不惜背叛帮助自己的丁原、董卓、刘备等人,但最后也被自己的部下所背叛,死在了曹操手中。
隋炀帝杨广本可以成为雄才大略的帝王,年纪轻轻就统一南北,开凿大运河,开创科举,本是造福一方的明君,但奈何欲望过多,不知满足,南征北战,晚年荒淫无度,最终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。
因此欲壑难填,知足常乐。我们普通人要以正确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欲望和贪念,明白金钱财富不过是过眼云烟的身外之物,要学会放下执念与偏见,做开开心心的自己。
2、怒而无威者犯
”怒而无威者犯“的意思是轻易发怒却没有威严的人必定受到侵犯。
孔子说:君子不重则不威”,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够稳重,庄重,那么他发怒不会有什么威严,更不会有人惧怕。
这些道理同样适用于职场、家庭和教育。如果一个人在不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当中,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,随便发怒,那么大家自然就不会再当回事了。但如果一个人温润如玉,喜怒不形于色,但是却能让人感到庄重,那么大家自然会敬重他。
3、小功不成,大功不立;小怨不赦,大怨必生
这句话告诉我们:如果不对小功进行奖赏,那么大功就没人去建立;如果放任小怨而不及时去化解,则必生大怨。
这套“奖惩制度”同样适用于职场和家庭生活,在职场中,小的功劳没有得到奖赏,那么谁又会相信大的功劳有奖赏呢,那么领导的威严,信誉何在呢?如果小小的恩怨会被睚眦必报,小题大做,那么谁又会相信领导的胸怀呢?
在家庭中,如果丈夫和妻子之间没有相互的赞美,那么关系会渐渐疏远,并且如果有矛盾没有及时解决,而是将这份小怨恨与不满隐藏起来,日积月累,夫妻之间的小怨变大怨,婚姻自然不会幸福。
想要在职场上取得成绩,家庭幸福美满,就要学会建立一套自洽的奖惩制度以及主动表达自己需求的智慧。
相关文章:
为什么墙皮掉的厉害(墙面掉皮剥落的原因及解决办法)04-02
为什么床垫不能用水洗(床垫不能水洗,脏了怎么办?)04-01
臭椿为什么是百木之王(香椿树“木中之王”,它有什么特别之处?)04-01
电梯房为什么顶楼便宜(为什么真正懂房的都买步梯顶楼)04-01
含羞草为什么会缩起来的原因(含羞草会害羞的小秘密)04-01
银戒指为什么会变黑色(银饰久戴变色,难看的黑色杂质,可以这样去除)03-31
北欧为什么那么富(北欧国家发达的秘密)03-31